致我親愛的土浸家人 陳仲康牧師
這是我作為堂主任所寫的最後一篇「主僕心聲」,回顧在這裡十九年的牧會日子,心中滿溢著感恩──對神的厚恩,對大家的恩情。
記得在2013年被按立為牧師時,我曾在《金禧紀念特刊》寫下一段立志的話語:
「願意作一位稱職的牧羊人,為大牧人耶穌看守教會群羊,傳講最純正的真道,帶領教會行在神旨意中,為教會裝備門徒,以生命為天國燃燒,報答屬靈的家,回應主的恩情。」
如今回望,雖然仍有許多不配之處,我卻真心感謝神,讓我能在土浸這個屬靈的家實踐這個志願。
在過去的牧養中,我最深的體會,是陪伴一個又一個生命一路成長。我仿傚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過約旦河後,立下十二塊石頭為記(參《約書亞記》第四章),如今我也留下七塊「牧養之石」,作為回望的標記,見證神在我們中間的作為。
(一) 門徒塑造之石
門訓一直是我牧養的核心。剛作傳道初期,帶領了兩期「塑造主生命」的課程,每期長達近兩年,兩星期一課,加上兩次營會,我們操練十架的生命、建立屬靈品格、學習得勝,回應使命。近二十位年青、有抱負的弟兄姊妹接受門訓,當中不少人今天已成為教會的事奉核心。能與你們一同走這條門徒之路,是我極深的福分。
(二) 召命同行之石
牧者的職責不只栽培門徒,更是陪伴蒙召者走進他們屬天的召命。勤政、Lydia、Ben、聰、雪玲──我見證你們的掙扎、禱告與信心的跨越。你們願意憑信踏足約旦河,如今已進入「應許之地」,在教會、醫院全時間為主擺上。你們的堅持與委身,是我事奉旅程中最欣慰的果子之一。
(三) 人生使命之石
疫情前後,我開展了三期「活現真我 SHAPE」課程,陪伴二十多位弟兄姊妹探索神給他們獨特的恩賜、心志、能力、性格與經驗,尋找人生的呼召與方向。看到你們更認識自己、重拾信心、邁步走在神為你們預備的道路上,我心中滿是盼望與感恩。
(四) 靈命深化之石
自我完成道風山的靈修訓練後,我更深體會內在生命的更新與主的親近。我在教會中推行預苦期、將臨期的靈修操練、靜修日與默想聚會,邀請大家安靜聆聽神的聲音,默想聖言,與主經歷祂的降生、受苦、受死與復活。一切的靈修,都是為了更加親密地與主同行。
(五) 家桌同行之石
牧養不只在講台,也在飯桌之間。常常邀請弟兄姊妹來我家作客,與你們圍著飯桌圍爐共聚,藉著家常便飯、輕鬆談笑,在最日常的時刻建立最真摯的牧養。飯後的祈禱、傾心吐意的分享,常常是醫治與更新的時刻,也是神讓我更貼近你們生命的恩典所在。
(六) 婚盟立約之石
我親眼見證不少年輕弟兄姊妹從戀愛、婚前輔導,進入婚姻。我與師母起初一同擔任輔導至她成為專業輔導員後,她主導輔導,我則從聖經真理引導新人,並以我們廿多年的婚姻作為真實見證。每一次證婚,都是神聖的時刻:我以神的話語與結婚禮物結合,引領新人與對方、與神立下三重盟約。
(七) 死蔭同行之石
牧者的陪伴也延伸至病榻與死亡──當弟兄姊妹親人臨終時,縱是在深夜、緊急、甚至疫情期間,一通訊息,我便即時趕往病房,為病者讀經祈禱,與家人一同道謝、道愛、道歉、道別。事後不少家人願意決志信主,更帶領整個家族歸主。最令我動容的一次,是一位年長弟兄──由我帶領他信主、為他施行浸禮、到最後為他主禮安息禮,牧養著他個人和其整個家庭。信仰的起點與終點,我都蒙恩參與,這是我牧養生涯中最神聖的事奉!
如今,我即將完成任期,但有一句話仍願與你們共勉:「至於我和我家,必定事奉耶和華。」(書 24:15下)這不是我在按牧時的一句口號,而是一個終身的承諾。離開堂主任崗位,不代表離開屬靈的家。主若願意,我們總會在主的國度中再次同工、相見。
榮耀歸主,深願你們更加認識主,更深愛主,忠心活出祂的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