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難節—思念基督捨己 黃志堅傳道
在預苦期期間,不知弟兄姊妹可有自己的靈修計劃?可有禁食節欲的操練?又或者參與一些服事行動?即或什麼也沒有,相信藉回憶耶穌基督所走過的苦路,默想祂如何愛我們到底,大家都會感受殊深!
盧雲在《向下的移動:基督的捨己之路》一書中曾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老師、朋友,無不提醒我們要努力向上,不但要在競爭的社會環境中倖存下來,更要富影響力及成功。正如土浸肢體創作的《預苦的春天》,當中亦有一句謂:「畢生努力盼求成績,期待有人記念愛惜。」
主流文化不斷讓我們產生一種錯覺,彷彿在社會向上流動是天經地義,甚至到為求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只要不違法?)另一方面,因為只求自己「成功」,身邊的同學、同事不會再是伙伴,只會是競爭對手,大家在參與零和賽局之中,失敗者往往被視為不夠努力?懶惰?
然而,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卻如保羅所指出:
他本來有神的形象,卻不堅持自己與神平等的地位,反而倒空自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然有人的樣子,就自甘卑微,順服至死,而且死在十字架上。腓2:6-8
主耶穌給我們樹立了一個另類的榜樣!當人人都希望向上爬,取得權力及地位時,祂卻「虛己」,甘於下就,以人的樣式,卑微地降臨我們當中,由祂的出生到死亡,均是那麼顛沛流離!有一位哲人曾指出,或許只有中國的思想家—老子,方能對祂的謙卑心領神會,因為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反觀我們作主門徒的,又可明白箇中道理?翻開福音書,我們見到十二門徒曾爭論誰為大(可9),儘管主耶穌提醒他們「若有人願意為首,他要作眾人之後,作眾人的用人。」可是,及後的雅各、約翰兄弟,仍在爭坐主的左右位置;由此可見,他們似乎仍念念不忘權力地位。
如今,我們跟隨主的人,光景又如何呢?是否跟世人一樣,同樣汲汲於名利,不願花時間在信仰上的追求?求主憐憫幫助我們!主耶穌的生命榜樣是甘於為世人向下移動,為他人捨己犧牲,願我們能曉得以愛還愛,如歌詞所言:
「我縱本是塵埃,但卻被祢所愛!耶穌,我願傾倒於祢,殘缺不被嫌棄,只因被祢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