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的微笑】陳仲康主任牧師
上週八天的假期是我三年以來離開香港最長的一次。與師母及兩位土浸姊妹前往柬埔寨暹粒五天,遊歷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吳哥窟;另外兩天前往金邊探訪土浸支持的宣教士黃潔珍校長。
吳哥窟於199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是一系列遺跡建築群,已有超過一千二百年歷史,大部份都是印度教及佛教寺。整個稱為「大吳哥」,即是「大城市」,曾居住六萬多人,四面有圍牆及護城河保護。當中最著名的是「小吳哥」,意思是「城市的寺廟」,被譽為華麗的浩大美術館,充滿動感十足的浮雕藝術,成為了柬埔寨的標記。
遊歷期間,雖然見到不少宏偉建築和細緻雕刻,但有更多已成為倒下來的石堆,甚至被棕樹侵蝕了。原來遺跡曾被森林及蟻丘淹沒了四百年,直至1860年才被法國探險隊重新發現,及至現在仍有大部分遺址在發掘及修葺。這令我不禁感嘆,歷代君王如中國秦始皇建造兵馬俑和吳哥王朝最強盛的國王闍耶跋摩七世興建吳哥窟,都想追求長生不老的生命,並建立一個千秋萬載的朝代。可是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千載不變的事實,這都是徒勞無功,一切都會過去。唯有將焦點從自我的追求,轉為仰賴創天造地的生命之神,才是得著永生的唯一道路。
旅程的第四天,乘船欣賞美麗的洞裡薩湖,是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兩岸村民都居住在如香港大澳的棚屋。當雨季來臨時,湖水可上升至十米以上。村民原本靠捕魚為生,生活常被風雨影響。由於遊客增多,他們便多了一個生計,以撐小艇載客漫遊湖邊的紅樹林。當我們四人在小艇輕舟湖上,一起唱詩歌頌神的榮美,連為我們撐艇的婆婆也用木槳為我們打拍子,一起參與敬拜!回程時看見一座棚屋,屋頂上高掛十字架,原來是一所韓國教會,盼望福音能藉著教會傳遍當地村民,天天唱出永生之歌!
翌日我們乘船從暹粒到金邊,探望在迦密國際學校侍奉了五年多的黃校長。還記得2013年第一次到訪,這校只有一百位小學生,現在已擴展至中二級,共四百八十人,還多了一所幼稚園。由於不想打擾校長繁重的校務工作,主日崇拜後,我們留在學校招待所內的廚房,在師母帶領下,合力炮製了一餐五餸「住家飯」,與校長共晉晚餐。星期一早上,我們重返校園,欣賞一群中小學生朝氣勃勃地唱他們的國歌和參加升旗禮;校長更帶領他們唱一首簡單的詩歌送給我們。看見這群活潑天真可愛學生的微笑,他們在一班基督徒老師悉心培育和教導,自小就有《聖經》神的話語栽種,我突然感到這個充滿悲慘歷史的國家,滿有永生的盼望和明天。吳哥的微笑不在於人手所雕刻的佛像,而在於新的一代在基督裡成長、上主的聖潔、慈愛和公義能夠在柬埔寨新一代人民中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