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5日主僕心聲

【談宗教改革到今天的整全使命】陳仲康主任牧師

五百年前,於1517年10月31日,當時一位德國教會司鐸兼神學教授馬丁路德發表了《95條論綱》(下稱《論綱》),指出當時羅馬教廷在信仰上的錯謬。從此歐洲各地衍生了一連串的宗教改革運動,這批脫離當時教庭體制的教會被稱為「基督新教」或「更正教」,亦即是今天大多數人(包括我們)統稱為「基督教」。

五百年前的改革,將當時教會的封建、自以為是及脫離現實的腐敗改革起來,例如當時教宗為了籌款重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竟鼓勵信眾購買贖罪券可獲大赦,即可減少或免去在塵世內的懲罰。另外當時《聖經》只有拉丁文版本,唯獨受過神學訓練的聖職人員才有權閱讀及解釋,平民百姓連接觸《聖經》的機會也沒有。馬丁路德將《聖經》翻譯為德文,並利用當時發展的印刷術,讓更多人能閱讀及明白《聖經》。馬丁路德不畏教皇及教廷的威嚇,拒絕收回《論綱》,更揚言除非有人能通過《聖經》指出他的錯誤,否則他會堅持到底:「這是我的立場,我別無選擇,求神幫助我,阿們」。

五百年後的今天,改革精神對於我們不只是歷史回顧,更是我們思考教會要隨時代轉變,將不合《聖經》、自以為是、信仰上的錯謬更正,將教會作回真正的教會。

我們強調「高舉《聖經》」,今天《聖經》人人唾手可得,包括你的手提電話內,但我們有否認真研讀?而且經過慎思明辨後,將神的話語切實行出來?又如何透過網絡宣揚主道?

教會的存在目的不是為了擴大堂址或增多活動及事工,而是為了完成基督的使命,差遣更多門徒進入世界,為鹽為光,讓人從門徒的生命得見基督。盼望我們多思想及實踐門徒在世的使命,多關心鄰舍,多關心社會。

在傳福音的使命上,不單要實踐「全人福音」(Holistic Gospel,包括關愛人的靈魂和身體上的需要),更要實現「整全福音/使命」(Integral Gospel/Integral Mission),就是將天國的價值實踐於我們居住的社會中,包括文化、生態、公義、政治、宣教等各方面。

教會在五百年內不改斷革更新,土浸也要在未來的五年計劃中去逐步實踐「使人得見的教會」的五大使命,我邀你繼續為教會祈禱及共同實踐。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