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翻生」 黃志雄弟兄
電影有一句名言,叫「做人如果無夢想,同條鹹魚有咩分別呀?」人到中(終)年,依然未找到自己的夢想。對身邊的事情不太在意,甚至可以說是「生無可戀」(不是指想尋死,而是對身邊的事物沒有太多的眷戀)。人生目標就是活到五十歲就夠了(我快到了),不過其實活多久也沒所謂的,只是五十歲正值壯年,這個時候死去比較悲壯、比較美麗。星期一至日的活動就是工作、吃飯和睡覺,只有星期六比較特別,要回教會。其他活動一律看心情和精神,但一般都喜歡選擇睡覺。這樣的人生是不是很「鹹魚」?
過去受苦節40天的靈修,曾回顧和反思自己的生命。我人生的「上半場」真的很普通,也沒什麼特別,就是一個不起眼的人。直到大約24歲時因為一件小事「歸順」於上帝。從此就開始了一個自己沒料想過的生活。回顧了很多,就此簡略分享一下。
信主後有人不斷跟我分享,「信耶穌不能從事賭博行業」。猶豫之後也決定「棄馬從牛」。後來這「牛」的事業,給我一個充足而穩健的經濟後盾,讓我在後來事情上得以放手去做。
後來遇上一位補習社的老闆,在她的鼓勵下我接觸了監獄敬拜事工。從事工中,我看見上帝如何讓敬拜感動人心。從此敬拜就成為了我主要的事工。
接著,我又在那老闆的補習社中擔任義務導師。當中遇到不少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不少家長都因為孩子的情況感到徬徨和困擾。我為他們解決了不少問題,甚至改善了親子關係,因此家長們對我都十分照顧,讓我不乏幸福的感覺。同時,孩童亦成為了磨練我的導師。
將事情串連起來,彷彿有一雙無形的手為我開一條又一條的路。先解決了我的經濟需要,再讓我尋得良師,開展了教會裡的服事,又開展了工場裡的服侍。在平凡的生活裡找到人被造的意義 —— 活著是為了敬拜、活著是為了服事、活著是為了見證上帝。
雖然我仍舊是工作、吃飯和睡覺,但我一點都不覺得自己活得像「鹹魚」一樣。如果讓我設計的話,我會說,「做人如果無上帝,同條鹹魚有咩分別?」是死而復活並且永活的上帝,讓我「鹹魚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