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7日主僕心聲

活着就是恩典      曾銘恩姊妹

本人基於從事醫護工作,早前在部門安排下上了一個關於[腦幹死亡]的專題課程。完成課程之後,既令我深思生命的有限和無常,亦令我自己在信仰上有所反思和領受。

因為在課堂上邀請了兩位康復病者,他們都是接受由腦幹死亡病人捐出的器官,得到器官移植後,從而可以延續生命。當中他們分享對捐助者及其家人充滿感激之情,還記得其中一位接受換肝者說道:「今生對捐出器官的人都無以為報,唯有感恩不盡。」她這句說話令我既深刻又聯想到主耶穌對我們難以言喻的愛。

接受器官移植的康復者,他們以往因為疾病的煎熬,身體日漸衰弱,甚至面臨死亡的邊緣,但當他們接受了器官移植後,就好像有了第二次生命,生命活得更積極,珍惜每一天還可活着的日子,時刻懷着知足和感恩的心。

器官移植康復者得到延續生命的機會,尚且知道心存感恩,珍惜還能活着的機會。引申到信仰,我怎樣用生命回應神的愛?試問我自己有否時刻緊記主甘願降卑,為我獻上生命是何等難能可貴的事?祂對我們莫大恩情也是無以為報的,本來在罪裡永遠與神分隔,但是祂讓我們有重生的機會,脱離舊人,得以與神復和,靈魂得救並且得以重新活着。再者蒙神承認兒女的位份,賜給我們永生的確據,所以救恩並不是廉價的。

就正如器官衰竭的病人需要等候器官移植才得以延續生命,但神主動賜下永恆的生命和豐盛的應許,不受時空限制,更加顯得彌足珍貴。

反思信主後蒙恩得贖的日子越長,對主的熱忱是否每日加深或逐漸冷淡?是否在平順和無恙的日子,仍然有所不滿足?常常無痛呻吟,總愛與別人比較?覺得一切供應和平安都是理所當然的,當一但遇到不順或困境,就埋怨環境和際遇,甚至埋怨神,自顧自用自己的方式去籌謀解決,彷彿與不信的人無異,主並没有存在,漸漸將主淡忘。

讓我們心靈常常敏感於聖靈的聲音,有人靠學識,能力專長,社會地位和人脈去解決困難,籌算自己的路。但我們唯一不同的是,不是依仗自己和外在優勢,我們要謙卑來到主跟前,尋求祂的幫助。因我們本來一無所有,但神賜下聖靈內住我們裡面,而生命得以重生,除去罪債的捆鎖,我們是屬乎祂的。就好像器官移植康復者一樣,身體機能回復正常,免卻病魔纏繞,像囚籠中釋放出來。

所以在信主的人生路上,與主親近是非常重要,常飲於能力之源,主就是那活水。我們的生命有如一杯水,水量没有讓主補充加添,靈命就會漸漸乾竭,水份自己都不夠用,喜樂和滿足怎樣能滿溢湧流出來成為別人祝福?試問自己乾竭的生命怎樣能影響他人生命?更遑論滿有動力為主隨時作美好見證。

還記得另一位移植心臟康復者,分享未換心前,時常要揹着一部輔助心臟泵血的儀器,每天確保儀器充滿電才可外出或上班,加上儀器有一定重量,外出都有點喘氣吃力,所以心理和生理壓力負擔都不少。當他描述換了心臟後,身心如釋重負。當第一次外出,感覺到連呼吸都無負擔,又不需焦慮儀器隨時没電,感覺生命自由舒暢。

「我來了,是要叫羊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約翰福音10:10

當我們在生活困窘之中,前路一片迷惘,不知方向如何,復雜的人際關係,有增無減的生活壓力,無助與無力感與日俱增,有否知道要將生命焦點放回主耶穌裡?祂是我們生命的光和糧,我們有如換了心臟者,隨時可向主支取力量,去行走人生每一步。主也應許,你的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哥林多後書12:9

主耶穌也期望我們常親近祂,因為離了主,我們的生命就像心臟衰竭者,有心無力,並不能作甚麼。所以別疏忽輕視讀經和祈禱的重要,常與神親近,學習認識神的屬性,了解祂的作為和做事的法則。明白了解主更多,便知道人生的路上如何順服、等候,跟隨主而行。更讓別人從我們身上見到主耶穌。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