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0日主僕心聲

你會為青少年改變嗎?–兼談電影《耶穌革命》(Jesus Revolution)   黃文聰弟兄   

作為二女之父,眼見教會內一眾小孩日漸長大成少年,開始獨立自主,欣慰之餘,不禁擔心他們能否繼續在屬靈道路上繼續追求。別說如何讓他們為教會事奉,就是讓他們主動每星期返教會,已是一大難題;而且,如何吸引其他未曾認識主的青少年前來認識耶穌?苦惱之餘,我無意間接觸到一齣2023年上映的電影 Jesus Revolution(港譯《耶穌革命》)。

這齣電影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故事發生在上世紀60至70年代的加州。當時美國正值越戰時期,長期戰爭使年輕人對戰爭感到厭倦和反感,開始參與反戰運動,尋求和平的生活方式;加上自由思潮氾濫,年輕人反對當時的主流價值觀和社會規範。因此,年輕人以『嬉皮士』(Hippies) 形式生活,鮮艷誇張的服裝、喜愛音樂、簡單生活、環保社會公正、甚至服用迷幻藥物和性開放便成為嬉皮士的標誌。

電影中的牧師查克•史密斯(Chuck Smith)沿用一貫方式牧養各各他浸信會(Calvary Chapel),結果教會氣氛沉悶,會眾稀少,連自己的女兒都不喜歡。查克牧師對當時年輕人中風行的嬉皮士文化亦不以為然,認為他們沒有方向,無可救藥。

沒有人預計到神的安排是如何奇妙:查克牧師遇到一位身穿色彩斑爛服飾、長髮披肩、鬚髮茂密、聲稱自己曾在服用迷幻藥(LSD)後與耶穌見面的嬉皮士宣教士隆尼·弗里斯比(Lonnie Frisbee)。他們對話後,神讓查克牧師開始反思心裏既有的傳統和認知。

他們開始合作,用顛覆傳統的方式向當時的年輕人傳福音:容許新潮鮮艷、光著腳的嬉皮士走進教堂、鼓勵年輕人在教會勇於表達自己,分享自己的信仰經驗、在主日崇拜中注入搖滾元素,唱當代的民謠詩歌…這些措施受到某些保守的會友質疑,「這些是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不絕於耳。在查克牧師多次與會友溝通,以及身體力行改革後,大部份會友亦開始認同這些變革能幫助更多失喪的年輕人走向耶穌。

又有誰估計到神的作工是如何豐碩累累:這個改革席捲當時全美各地,吸引大批年輕人信主,被稱為「耶穌行動」(Jesus Movement),受到當時美國媒體的廣大關注,被認為是當時美國基督教的偉大復興。電影中的其中一位男主角,當時19歲的嬉皮士葛瑞格•勞瑞(Greg Laurie)亦受到宣教士隆尼的影響,創立豐收基督團契教會(Harvest Christian Fellowship),成為美國加州一個大型教會。他在1973年於海盜灣(Pirates Cove)受浸,「耶穌行動」50年後的2023年7月,葛瑞格牧師為4500人施浸,聚集在海盜灣等候受浸的人,排了將近半英里長的隊伍,才能進到海灘。順帶一提,葛瑞格牧師和埃倫·桑提利·沃恩(Ellen Santilli Vaughn)撰寫了一本記載「耶穌行動」的書,書名正是 “Jesus Revolution: How God Transformed an Unlikely Generation and How He Can Do It Again Today”,書名被用作電影名稱。

你以為這是一個道德敗壞、人心渙散的世代,你以為青少年是一班難以接觸的躺平一族,但你如何得知,神已在這個禾場默默作工?誰知道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放下那傳統基督徒的形象,接觸這些青少年,包容他們的創新,讓他們融入教會當中,讓教會與時並進,實現基督教會的復興?

讓我們暫且放下那些由成年人撰寫的青少年教材,問問青少年們:「你想在教會得到什麼?」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