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家庭的教育模式與信仰承傳 陳仲康牧師
猶太人以其獨特的教育方式聞名於世,這些教育理念在其家庭中深深植根,並在他們的信仰傳承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以下是猶太教育觀的七個特點,它們不僅展示了猶太人如何有效地培育後代,也為基督徒家庭和教會提供了寶貴的借鑒(參考)。
1. 終身閱讀的習慣:猶太人被稱為「書本的民族」,這並非偶然。他們非常重視閱讀,尤其是《妥拉》。即是我們基督教的舊約摩西五經: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這是猶太人終身閱讀的智慧書。猶太人的教育從孩子開始識字起,就以閱讀經典為基礎,使他們從小就紮根於神的話語。
2. 獨立思考與挑戰權威:猶太人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問問題,並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相信,挑戰權威並不意味著不尊重,而是激發創造性思維和深度理解的重要途徑。
3. 對話與辯論的文化:猶太教育重視對話和辯論,這讓孩子們在思想碰撞中學會分析和推理。這種教育方法不僅培養了他們的思辨能力,還讓他們在信仰上更加堅定。這種反思對談的教育方式,我們過去在兒童教學上也有採用。
4. 實作性活動的鼓勵:從幼稚園開始,猶太孩子就被引導進行各種實驗和創作活動,讓孩子學習自己動手找答案,以實驗或實質動手操作,不是紙上談兵,來解決問題,這種實踐性學習方式,使得他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能夠從容應對,靈活解決。
5. 自主決策與責任承擔:猶太人讓孩子自己決定道路,並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他們相信這種方式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使他們在成年後能夠自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6. 樂觀面對失敗與挫折:在猶太教育中,失敗被視為學習的重要部分。孩子們被教導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這使他們在面對困難時,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並從中吸取教訓。
以色列經常被稱為「創業國度」,其背後的文化和教育理念之一就是對待失敗的態度。在以色列,創業失敗並不被視為恥辱,而是被視為寶貴的經驗。許多創業者在一次或多次失敗後依然堅持,最終取得成功。這種文化氛圍鼓勵冒險和創新,並且視失敗為獲得更大成功的踏腳石。
7. 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猶太人長期面對不穩定的環境,不斷變動的高壓局勢,有危機感,甚至居安思危。這讓他們學會在高壓局勢中快速思考、決策和行動。他們的孩子從小就學會在這種環境下生存,這種教育培養了他們隨時應對變化和危機的能力,能在第一時間、機動性、用最有效率的方式「全盤思考」決策和行動。因環境的困難,而無時無刻都處在較警醒戒備的狀態。
新一代的少年人,甚至兒童都比我們過去的年代更有知識,甚至更聰明。他們比我們更容易在網上得到無盡的知識和資訊。作為家長、教會的導師、甚至我們每一位,可將以上的內容作參借鏡或參考,為下一代營造有助品格及生命成長的環境和土壤,讓孩子的生命能自然及自發地茁壯成長,結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子!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