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會計角度看公平原則 馮配顏姊妹
他是磐石,他的作為完全;他所行的無不公平,是誠實無偽的上帝,又公義,又正直。申命記32:4
耶和華是按照自己的形像造人,所以人生來就有上帝公義的屬性。在今天這是非顛倒的世界,要能辨別真正的公義,才是上帝所要求的。昔日的文士、法利賽人力求突顯自己是正義的人,耶穌卻說,他們是假冒為善的人。
我從事會計工作已有一段日子,對會計報表的詮譯也頗能掌握。之前理事會上論及折舊問題時,有觀點以為折舊越大,對盈利或現金流的負面影響越大,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在此希望闡釋正確的概念,喚起會友對教會財務狀況的關注,在奉獻上有責,支持教會事工。
資產折舊概念達致的公平公正:
每周的崇拜週刊,在財政狀況一欄,都會顯示年初至上月、本月截至上周的收支數額,及上月盈餘/(赤字)結餘,這報告是以Cash Basis作基礎編制的。但審計報告卻用了Accrued Basis作基礎,哪一個方法較公平呢?
在會計角度,最高標準的報表是True and Fair級別(真實而公平公正),稍遜一籌的是True and Correct,要求標準雖然稍低,但起碼都是正確無誤。
Cash Basis與Accrued Basis有何分別?
從資產折舊概念去看,在Accrued Basis下,折舊是把購買資產的總金額,攤分成若干年等份的成本支出,而不把所有費用開支放在購買的第一年,這樣可使每年的收支較平均,不至於太波動。因資產通常可用上數年以上,攤分概念同時亦體現收益與成本掛勾。折舊金額無論多大,對現金流也沒有任何影響,除了看折舊一數,更要全面審視資產記錄冊,整體的狀況便會呈現。從某個角度看,折舊數額越大,資產也越多,資產增加表示將來的收益也成正比。
Cash Basis下不會出現折舊、應收、應付等項目,顧名思義,只有實際的收入及支出才會算入賬目中。在某些情況,以Cash Basis作報表是較公平的做法,如教會收支記錄,會眾未必能讀懂所有會計詮譯,若將折舊加入收支項目中,資金盈餘會被扭曲,容易使人有錯覺認為經常性出現赤字,折舊數額越大,虧負錯覺越嚴重,更甚發出誤導訊息,促使奉獻更多去填補不足,這樣反構成不公現象。
相同的法則,在不同情況下採用,未必會同樣公平,因應不同情況,作最合適的處理,才能真正達致公平原則。人們從自己角度看是公義的,往往只是片面的證據,神的審判乃是根據整體的真理。故不可妄下判斷,以神自居,要以智慧成全神的公義,不要作耶穌口中那假冒為善的人。
他要按公義審判世界,按正直判斷萬民。詩篇9:8
註: 要全然了解資產折舊概念的意義,不能單看這篇文章,這裡只是一麟半爪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