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群體當有甚麼愛的氣質? 陳仲康牧師
過去一星期在長洲退修營中,默想「五餅二魚」的故事 (約6:1-15)。當時有一大群人從各村出來追隨耶穌,在野地裡聆聽主的教導,單是男士都有多達五千人。耶穌憐憫他們,邀請門徒為他們預備食物。安德烈找來了一位小孩子,這位男孩捐出他僅有的五塊餅和兩條魚。耶穌就隨即為這些食物向天父禱告,獻上感謝和祝福,就請門徒將食物分發。當時門徒只能硬著頭皮,接收主耶穌的吩吋,將這僅有的食物分給數千人。父神就在這個門徒群體施行奇事,門徒將自己手上的食物分發給群眾,群眾也彼此持續分享食物給身邊的人,如此「五餅二魚」就讓接近一萬多人食飽肚子。而且還有餘剩,裝滿了十二籃子。眾人都為這神蹟稱讚耶穌,將榮耀歸給神。
在這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裡,聖靈吸引我留意數個人物:
1) 捐出五餅二魚的小男孩,他積極主動地回應耶穌的邀請及群體的需要他慷慨地,捐出他全部所有。
2) 耶穌接納小男孩的心意,他欣賞這份無私的付出。耶穌就這份心意呈獻給天父,信賴供應萬有的父神,必然將這份心意成為更大的祝福。
3) 作為門徒在理性上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在跟隨主耶穌的生活上,他們已學習到「聽從」比理解更重要。順服是跟隨主的信心表現。
4) 群眾被獲派贈食物,同時也學習分享所有的,帶著領受天恩的感謝,彼此分享主的供應。
在靈修中,我看見一幅美麗的圖畫,這班跟隨主的門徒和群眾活出了今天教會當有愛的氣質:
- 慷慨付出 – 愛是不自私、不求自己的益處,願意為他人著想,甚至犧牲自己
- 欣賞接納 – 群體之間一定有差異,欣賞神給我們彼此不同,各有長短,接納對方有而我沒有
- 信賴天父 – 不靠自己的聰明或能力,謙遜和單純仰賴天父,祂是一切的供應者
- 憑信順服 – 有時候我們未能完全明白神的心意,但原來順服後才能察驗神的美意
- 彼此分享 – 愛有感染力,只要大家願意分享所有,為別人行多一步,愛就像火蔓延傳播
- 讚美謝恩 – 一個活出愛心的群體,從內心體會有神在這群體中間,讚美賜恩的源頭,感謝施恩的主
今天我們有很多缺乏,欠缺事奉人手,奉獻不足,資源有限。但在耶穌的門徒群體不能缺乏的是愛!因為缺乏愛的群體,就不是教會。不信賴天父,我們就不配作神的兒女。 我為土浸家祈禱,願這份愛的氣質能充滿我們弟兄姊妹之中,憑信心活出順服,學習慷慨付出,彼此欣賞接納和分享所有。讓愛連繫著我們的關係,讓我們常常因活出愛,更深經歷到神就在我們中間,而讚美謝恩。同時因為這份愛的氣質,能吸引我們的鄰舍加入我們的群體,齊齊經歷主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