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5日主僕心聲

如何為以巴衝突祈禱?             陳仲康牧師

以巴衝突源起

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巴勒斯坦處於英國的託管下。那地區存在著猶太和阿拉伯社群之間的緊張關係。為解決這一爭端,聯合國於1947年通過了一個分區計畫,提議將巴勒斯坦劃分為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兩個獨立國家,同時將耶路撒冷設立為一個國際化的城市。並且在聯合國大會中通過。1948年,以色列領導層在特拉維夫宣佈了以色列的獨立。同時引發了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反應。埃及、約旦、敘利亞、伊拉克和其他國家出兵入侵以色列,爆發了阿以戰爭(1948年-1949年),也稱為獨立戰爭。這場戰爭中,以色列取得優勢,在1949年通過停火協議,戰爭結束後,以色列擴大了領土,又獲得更多國家承認其獨立國地位。

加沙地帶

位於地中海沿岸,以色列西南部,面積約為360平方公里,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自2007年以來由伊斯蘭組織哈馬斯控制。他們指責以色列在加沙地帶嚴重侵犯人權,對巴勒斯坦平民(包括婦女和兒童)的暴力行為和不成比例的軍事行動。以色列政府則反駁,它的軍事行動是出於自衛及保護以色列公民,問題是哈馬斯經常使用平民區域作為軍事基地,發射火箭和進行襲擊,這才令到巴勒斯坦平民受到牽連。

哈馬斯組織

全名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為了反對以色列的佔領,並爭取建立一個以伊斯蘭法為基礎的巴勒斯坦國家。在2006年的選舉中贏得了巴勒斯坦立法委員會的多數席位。使得哈馬斯掌握了加沙地帶的政治控制,而巴勒斯坦權力則分裂成了兩個地區,分別由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巴勒斯坦國際承認的政府,支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控制。

哈馬斯多被西方及以色列政府視為恐怖組織,因為它經常使用暴力手段來對抗以色列,包括自殺炸彈、火箭襲擊和其他軍事行動。然而,哈馬斯在加沙地為貧困的巴勒斯坦人民,提供社會服務,包括教育、醫療和慈善,因而獲得當地民眾廣泛支持。

以下引自10月22日《時代論壇》--頭版專題:戰火中實現應許?以巴衝突下再思聖經「預言」

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呂慶雄博士表示,華人教會認為以色列人是上帝選民;而在國際政治事務中堅持支持以色列的立場,是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北美乃至港澳台盛行的「時代論」有關,「他們看末世預言是很重要的出發點,以色列復國是重要神蹟⋯⋯所以他們覺得這片土地不是巴勒斯坦人的,而是屬於以色列人」,包括基督教錫安主義和正統猶太教徒都持相同看法。但他認為在2000年之後,香港教會信徒開始多關心人權和社會公義,由此會關心巴勒斯坦人所受到的逼迫。或許這是今次教會中出現兩極聲音的原因之一。

不過,呂慶雄覺得,無論認為任何一方是全對或是全錯,都有失偏頗。如果從聖經解讀、歷史現實和今日政治狀態三個角度出發判斷,當下的以色列政府顯然並非聖經中所說的以色列,或者末後得救之民。「今日的以色列根本沒有我們理解的廣義基督教的元素。」他指如按字面理解聖經,以色列是信心的子孫,「就是耶穌基督拯救的人」,但現實中的以色列,約七成以上是世俗化猶太人,「充其量是猶太教背景,反對耶穌是彌賽亞」;而如果將以色列從屬靈的角度理解,那應當是承認耶穌為彌賽亞的信徒,由此而論它「就不是現在的以色列」。

祈禱方向

求和平之子主耶穌遏止現在於加沙地帶的一切的暴力、殺戮和戰爭,讓無辜的平民,包括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都能得到適當的人道支援,安身立命之所。

求聖靈促進及引導各國政府領袖之間能合作,包括:聯合國、以色列、巴勒斯坦及相關國家代表能放下分歧和敵意,共同尋求停火及穩定的長期解決方案,以結束這個長期的衝突,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好的生活。

記念在當地作宣教服侍的猶太人或穆斯林的宣教士,求主保守他們身心靈都得著平安及安全。繼續作上主呼召他們當作之事。

求天父憐憫,阿們!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