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信仰 陳仲康牧師
近期聽到弟兄姊妹出國旅行,十居其九都是前往日本。自己也是剛剛與家人從日本旅行回來,在參觀名勝時,母親問我基督徒能否進入「神社」或「寺廟」?我的回應是:「作為觀光名勝,參觀古蹟的心態並無不可。只要不是參拜或祭祀便可以了。」
在旅行時,常常都見到有「神社」或「寺廟」,大至「清水寺」,小至如電話亭,比香港的便利店還多,不其然想瞭解下日本人的信仰,神道教和佛教的分辨。當然不問Google了,找來了Chat GPT的回覆:
日本的主要宗教信仰包括神道教和佛教。下面是它們的一些分辨點:
1. 神道教(Shinto): - 神道教是日本最古老的宗教,其信仰源自日本的原始宗教觀念和神話傳統。 - 神道教強調與自然界和祖先的關係,尊崇各種神靈(稱為“神”或“kami”)。 - 神道教崇拜的物件包括自然現象(如山川、河流、大海)以及人類的祖先、英雄和神明。 - 神道教沒有明確的教義或道德準則,而是注重儀式、祭祀和紀念活動。 | 2. 佛教(Buddhism): - 佛教於西元6世紀從中國傳入日本,成為日本重要的宗教之一。 - 佛教強調解脫、慈悲和智慧,追求超越個人欲望和痛苦的境界。 - 佛教在日本發展出多個派別,包括禪宗、真言宗、浄土宗等,每個派別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修行方式。 |
雖然神道教和佛教是兩個獨立的宗教體系,但在日本社會中它們往往相互融合和共存。很多日本人既信仰神道教的自然神靈,也尊奉佛教的佛陀和菩薩。此外,基督教、道教和其他宗教也在日本有一定的追隨者,使得日本的宗教信仰具有多樣性。
神道教的「鳥居」(Torii)是一種特殊的門形結構,通常用於標誌神道教的神社入口。鳥居的設計是由兩根立柱支撐橫樑構成的,通常由木材或石材製成。鳥居的形象在日本文化中非常常見,可以在神社、山林、道路旁邊等地方看到。鳥居被視為連接人間與神靈居所之間的門戶。它象徵著人與神之間的接觸點和界限。神道教並沒有像其他宗教那樣以具體的偶像或神像作為崇拜的對象。在神社中,人們通常會奉獻鮮花、酒、食物等物品,或進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達對神靈的敬意和祈願。因此,在鳥居附近你看不到直接的偶像,而是可以看到一些祭壇、供品或神社的結構。
根據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的通訊,日本是近年世界及香港宣教士最多前往的國家之一。2021年,香港有654位海外宣教士,有60多位在日本。近年來,香港宣教士前往日本宣教的增加可歸因以下原因:1) 日本社會開放性增加,沒有禁止外地宣教;2)香港和日本在地理位置上相近,同時也熟悉日本潮流文化;3)自2011年三一一大地震後,更多人關注日本人的心靈需要。
然而,日本仍是一塊「福音硬土」,基督徒人口只有1%。雖然日本人開放認識基督教,但卻難持久深入地參與教會作門徒。很多宣教士在日本服事了30年,只能建立2-30人的教會。會友人數不多,受浸後三兩年都離開了教會。
日本宣教之困難,可參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EV-eLea_Mc
對於土浸人,我們有會友麥俊安一家在日本作宣教士,接待香港不同教會參與當地訪宣。過去數年,佈道差傳部也舉行過2-3次訪宣團,並且計劃於年尾或明年初再舉行。於6至7月期間,土浸正支持緊神學生Helen於滋賀作短宣兩個月。
當我在大阪「心齋橋」熙來攘往的街道上,見到異端正在傳教。我挑戰自己及弟兄姊妹,當前往日本「鄉下」旅行時,會否同時為日本人的靈魂得救祈禱?記念當地的教會及宣教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