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6月04日主僕心聲

教會問題多番外篇-彼此相愛的團契是神話?    陳仲康牧師  

這段時間在講壇上透過「哥林多前書」指出教會實在是問題多多的群體。雖然大家都已歸於主耶穌的名下,大家都閱讀同一本聖經,但因著大家也有不同的成長背景、性格、喜好、學歷和人生經驗,自然會產生不同的觀點、立場和意見。能夠彼此包容,就產生雙贏的局面,否則產生極大的衝突和分歧,變成紛爭、分黨,產生更大的分裂和傷害。

近期在靈修中閱讀了兩段經文,雅各書第3章「舌頭的傷害」及路加福音15章「浪子的比喻」,同大家分享:

6舌頭就是火。在我們百體中,舌頭是個不義的世界,能玷污全身,也能燒燬生命的輪子,而且是被地獄的火點燃的。...9我們用舌頭頌讚我們的主—我們的天父,又用舌頭詛咒照著神形像被造的人。10頌讚和詛咒從同一個口出來。我的弟兄們,這是不應該的。(雅3:6,9-10)

說話能造就人,也能「殺死」人!當疫情過後,教會弟兄姊妹可以除下口罩,更多在神家中聚集,一齊開口唱詩祈禱讚美主敬拜神;也同時多了在會議或聚會中,彼此有不同看法及意見,很容易不自覺下,用了激昂的聲線,振振有詞的言語,衝撞了弟兄姊妹,傷害了別人的心。有時可能是言者無心,但聽者有意,受傷的肢體心中有傷卻不想被別人揭開,默默地忍受痛楚。

在今天網絡時代,言語的傷害也轉移在社交媒體上。我們近數年多在WhatsApp上作資訊交流,甚至愈來愈多利用這個「24小時」全天候的渠道去討論交流事工或發表意見。雖然讓我們在事工的討論上能更快捷和便利,但有時文字的表達上,或許缺少了應有的禮貌,加上不清楚彼此的語氣,溝通上難免產生更多誤會和傷害。

例如有一次某某弟兄在WhatsApp上寫給我:「我不同意你的說法,明天我有事不來了。」起初我以為因為對方反對我的意見,嬲了我,所以缺席明天的約會。後來我面對面與對方澄清,其實只是對方未聽明白我的意見,而他因為另有工作所以未能赴會。後來他理解到我的建議後也贊同了。

28大兒子就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出來勸他。29他對父親說:『你看,我服侍你這麼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而你從來沒有給我一隻小山羊,叫我和朋友們一同快樂。30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吃光了你的財產,他一回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路15:28-30)

另一次靈修閱讀了熟悉的「浪子比喻」。反叛的細兒子終於悔改回家,得到慈愛父親的原諒。但同時間卻令到大兒子產生極大的嫉妒,甚至不願意與細兒子同枱吃肥牛晚餐。

當中我有很大的感慨,教會是屬靈的家,在慈祥大愛的阿爸父之下,我們因主耶穌一同成為神家的兒女,同一屋簷下,一齊讚美天父,學習同一本聖經,領受同一位聖靈的感動。

天父願意接納某肢體的軟弱,擁抱回歸的兒女,醫治受傷的心靈。但當一齊回到家園時,剛獲饒恕的肢體卻被部份的弟兄姊妹所拒絕,不被接納。當我默想到這片段,我感受到天父的難過,心痛的是神家中的傷痕何時才能完全的消解?是否破鏡難圓,覆水難收?彼此相愛的團契是否只是神話? 神恩六十載,同心傳主愛!這不是年題的口號,而是我們的實踐!愛的足跡、愛的身體、愛的行動!愛 不是在言語上講出來,而是用行動活出來!求主賜福土浸成為一個有愛的教會!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