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11-12日主僕心聲

【不容忽視的精神健康問題】胡巧英傳道

剛過去的六、七月份,我在不同團契負責團契專題 — 「認識精神健康急救」,雖然是同一題目,卻因對象團友的不同,在內容方面,我便盡可能有些調節。但是,在各個團契的分享環節,竟發現了同一現象,就是各個團契都有或多或少曾患上精神健康問題的團友;而且,又有些團友現在正面對身邊的家人或朋友遇上精神方面的困擾。

對於精神病患越趨普遍的現象,是令人擔心的,卻正因為精神健康問題的普遍,我們更要正視它,在教會的牧養層面更不在話下。就讓我們來稍作認識:何謂精神健康?何謂精神健康問題/障礙?並學習正視它,成為身邊曾患病或正復元的當事人的同行者。

世界衛生組織將精神健康定義為一種精神健康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能承受正常的生活壓力,在學習與工作方面,可以發展自己的潛能;在家庭及社交方面,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事實上,精神健康猶如一個光譜,是有機會出現變化的。也就是人由擁有良好的精神健康至患上精神健康問題/障礙。精神健康障礙是一種可診斷的疾病。這種疾病影響了個人的思維、情緒及行為,妨礙了正常工作及社交的表現。精神病是大腦功能失調的疾病。而情緒病是人的情緒出了毛病,情緒病是指有別於「重性精神病」的「輕性精神病」,泛指「焦慮症」及「抑鬱症」。自殺的念頭及行為是精神病患者最大的危機。

然而,面對精神病患者,該如何相處?據任院牧逾30年的陳一華牧師指出,香港目前約有100萬名精神病患者,佔人口七分之一,大多是輕性精神病,如抑鬱症或驚恐症等等。只是,社會大眾容易對精神病患者有偏見,加上靈性和心靈的牧養的不足,讓精神復元者要走全人康復的路更不容易。他提醒我們要對精神病患者的負面標籤說不。 另外,他更建議我們作為同行者要有四方面的關注:(一)有耐性地與當事人交談、(二)要尋求外間協助、(三)裝備自己、(四)循循善誘地關顧精神病患。

因此,既然精神病患是今日世界普遍的問題,同時,是教會所必然要面對的。那麼,作為主的門徒主動地關顧精神病患和認識精神復元者身心靈的需要,也是刻不容緩。我們教會的第三個季題是「愛在神家」,就讓我們反省:當肢體不幸患上「重性或輕性的精神病」時,我們應如何對待這些肢體?我想起耶穌說:「…我病了、你們看顧我…」(參太25:36)。你是否願意預備自己成為別人的同行者?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