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14日主僕心聲

主耶穌示範完美的教養方法             陳曾佩瑩師母
路加福音  22:31 主又說:西門!西門!撒但想要得著你們,好篩你們像篩麥子一樣;32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33彼得說:主啊,我就是同你下監,同你受死,也是甘心!34耶穌說:彼得,我告訴你,今日雞還沒有叫,你要三次說不認得我。

跟區伯平牧師和眾弟兄姊妹的聲音導航《跟著耶穌倒數40天》,感覺真奇妙!今次這相連故事式的靈修讓我感覺到與耶穌同行。
以上經文耳熟能詳,但近來帶家長小組去了解社會科學對教養孩子的研究時,才發現耶穌早已親身實踐教養智慧,並記錄在聖經裏。
不同研究親子教育的學者都發現親子教育有兩大支柱:一、愛:到底孩子感受到多少的溫暖和支持;二、管教:到底要求有多嚴厲還是寬鬆。研究發現能同時得到最多愛和最多管教的孩子,都是最健康、發展得最好。學術上稱這類父母做「權威型」,就是中國人所謂「恩威並重」。只愛而無管教叫「溺愛」;只管教而無愛,只帶來傷害。
雖然彼得也有跌倒,但耶穌就用同樣方法去建立門徒。我們對這故事通常的著眼點只在彼得三次不認主的失敗。或許同樣是三次不認主,而耶穌沒有提他要留意雞鳴以先的話,他也沒有那麼難過和懊悔。但明顯耶穌特意事前提醒他,這就是管教--給他合理的要求,希望他能夠警醒、戰勝。但管教的根基是愛。後來我才留意到耶穌並非兇巴巴的指責彼得,反而是事先為他禱告,叫他不至失去信心。明顯這愛的禱告是彼得能拾回破碎自我的唯一原因。
大家都聽過馬思勞的需要階層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人類最基本的五個層次需求,最高的層次是發揮人的潛能去完成自我,像完成上主給我們的召命一樣。但要先滿足其他四個基本需求,最底層的兩個需求是關於生理與安全,之後就是愛與尊重。主耶穌就是以肯定去給彼得一份尊重。
彼得作為門徒「大佬」一向有優越感,面對三次不認主的失敗,他如何面對自己?感謝主,在他最失敗時,主已肯定他,「你回過頭來要堅固你的弟兄」。耶穌是在彼得還未知會「衰到貼地」時,已給他這份肯定。最後彼得也不辱使命,做真正的領導者。
我看見主如何管教、如何愛、如何肯定,給作了完美的示範去教養孩子及建立弟兄姊妹。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