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3日主僕心聲

從有形的程序帶出無形的崇拜意義    陳仲康主任牧師

弟兄姊妹可能留意到由今年開始每次崇拜前的五分鐘都見到崇拜事奉團隊,包括詩班及敬拜隊一齊祈禱,將整個崇拜事奉交給主。更會留意到在崇拜後,也有一班崇拜事奉人員聚集起來,其實他們正在即場檢討當日崇拜可以改善的地方。這兩個形象盼望能印在每一位參加崇拜的弟兄姊妹心上,我們每一個事奉人員都盼望認真地在崇拜中事奉主,每一次都將最好的崇拜事奉呈獻給主。

其實崇拜當中的每一個程序(禮儀),甚至乎事奉人員的每一個動作,都構成一個有形的形象,將某些無形的神學觀念帶出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主餐中當牧師舉起手,向會眾展示主餐餅,然後擘開,這個象徵性的動作,帶來了耶穌基督十架犧牲的意義,就是祂捨棄自己的身體,為我們擘開,死在十字架上,成就救恩。每一個參與崇拜的人都有意或無意地被崇拜中的程序及事奉人員的行為,影響了他們投入崇拜和敬拜主的印象。

舉例:今年開始,我們邀請司事在收畢會眾的奉獻後,一起停留在十字架面前呈獻奉獻袋,然後才由領會為奉獻祈禱,之後才收起奉獻袋。背後想藉此行動教導我們每一個會眾知道奉獻的意義,就是將我們所有的歸給神,任由祂使用。崇拜程序中有「家事分享」而不是「聚會宣傳或報告」,意義是分享屬靈大家庭的事情,然後一起為神家代禱記念。今年起加上一同起立同誦「主禱文」,意義就是整個敬拜群體一起同心回應,齊心說阿們,願神成就祂的旨意在我們身上。

所以很有趣,我們不自覺或無意地作了一些舉動,影響了別人參與崇拜。例如:遲到入禮堂、在講道後離開禮堂、崇拜時用手機回覆社交信息...,我敢相信當中的肢體可能真的有逼切需要或只是偶然一刻。但當其他會眾或新朋友見到這些現象或動作,會令他們產生什麼印象?可能會令人誤會,我們敬拜的上帝都比不上手機中要回覆的朋友?有更多事情比專心敬拜神更重要?我想強調不是禁止任何人在崇拜當中出入或使用手機,但原來我們無心的動作,可能會破壞了別人的專心崇拜或敬拜神的體會。

令我記起一本崇拜神學書中的作者提及過,崇拜是一個令人振奮及恩典湧流的時刻,但同時可以是破壞人的信仰及觸怒神的時候,就如昔日以色列人以金牛犢來獻祭。但我相信嚴謹的崇拜態度及開懷喜樂地高歌讚美主並沒有矛盾,因為我們敬拜的三一上帝是聖潔和慈愛的,祂要將一切的豐盛,包括喜樂和平安賞賜給尋求祂的人!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