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5日主僕心聲

【淺談「心靈對話」到「靈性關顧」】胡巧英傳道

2017年對我來說,有兩件很值得感恩的事:第一件是5月完成了四年的神學課程,另一件是接下來6至8月可以修讀醫院院牧臨床牧關教育訓練(CPE)課程。很多人以為修讀CPE課程,就必然要到醫院作院牧的事奉,我以前也有同一個看法,原來這是一個錯覺!那究竟我在CPE學了些什麼受用的東西?

我還記得在讀神學期間,上「教牧靈性關顧」的課堂,我經常思考何謂「靈性關顧」?對靈性上的需要,我們很多時似乎很明白,卻又是很模糊。基督徒常認為靈性就是「相信耶穌基督,得永生」,但是否僅此而已? 讀CPE增廣了我對「靈性關顧」的認識,原來要作好「靈性關顧」,第一步要評估人的靈性需要。在第一個課堂,院牧督導分享一個人的靈性需要,可以包括尋求人生意義、提升自我形象、需要愛與被愛、饒恕及被接納、永恆盼望等等。由於每個人都受成長經歷的影響,以致心靈的需要和缺欠都不一樣;當人患病的時候,因病患帶來的衝擊,往往更會突顯他們心靈的軟弱及個別的靈性需要;作為實習院牧要跟探訪對象(病人)展開有效的心靈對話,評估他們當下的靈性需要,才能給予適切的關懷,作一個真正「靈性關顧」的同行者。

要評估人的靈性需要,就必須透過心靈對話。要展開有效的心靈對話,其中包括五方面的行動要素:
(1) 觀察方面:留意受關顧者身處的環境,對談時的身體語言,從而了解他們的身心社靈狀況。
(2) 啟動方面:是指關顧者透過禱告交托、預備心靈作關懷服侍(人在心在)。
(3) 聆聽方面:專心傾聽,並作出同理回應,讓受關顧者感到被明白,這是重要的一環。
(4) 澄清方面:以真誠溫柔的態度去澄清矛盾的位,為了更準確地了解對方所表達的意思。
(5) 探究方面:作出探究是針對含糊的訊息。讓受關顧者較客觀去認識自己的處境。

在CPE的學習,雖然場景是在醫院,但所學的關懷探訪的步驟和要素,是可運用在不同場景的靈性關懷方面。因此,我立志將所學習的「靈性關顧」應用在教會的關懷牧養上。

Comments are closed.

土瓜灣浸信會